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主题日宣传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 [复制链接]

1#

年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年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控制成果。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发疟子”,是由按蚊(别称疟蚊)叮咬人体后而感染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即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是法定乙类传染病。疟疾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

一般被叮咬后10~20天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

发病时会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

热带地区,如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发地区。我国目前出现的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赴非洲和东南亚务工和旅游人群是当前我国疟疾发病的主要人群。

疟疾的传播方式

1.蚊媒传播

疟疾患者和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吸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健康人感染疟疾。

2.血液传播

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血液感染胎儿伤口,会造成先天性疟疾;

另外,也可能因输入感染了疟原虫的血液而被感染疟疾。

疟疾的典型表现

疟疾发病一般初期症状较轻,可有轻度畏寒、低热,伴头痛、疲乏、全身不适等,后逐渐加重,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同时可伴有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恶心、呕吐,体温可达40℃以上,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整个发作历时6~10小时,多见于午后和傍晚。多次发作后症状又逐渐减轻。周期性症状,多次发作后可出现贫血和脾肿大。

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与感冒症状多有相似,很容易误诊或漏诊。

输入性疟疾中3/4以上病例感染的是恶性疟原虫,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疟疾,以脑型疟多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出现重度贫血、低血糖、疟原虫血症,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肾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等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如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导致死亡。

预防与治疗

疟疾是通过蚊媒传播,做好个人防护,防蚊虫叮咬最重要。特别是在户外,尽量穿有防护作用的衣物,如长袖、长裤,暴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驱蚊剂;

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睡前在卧室喷洒灭蚊药;

注重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做好灭蚊工作;

出国前应了解目的地流行疾病状况。前往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国家返回后,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医院就医,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

一旦感染疟疾,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疟疾经过科学治疗可以完全治愈,不必太过惊慌。

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消灭疟疾的关键。

温馨提示:到有疟疾流行的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居住的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进入疟疾流行区居住就存在感染疟疾可能,因此赴国外前应了解目的地是否是疟疾流行区,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居住应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

回国后发现感染疟疾的病人,应让一同回国的人来检查是否也感染了疟疾。

疟疾是一种通过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在蚊虫活动季节容易传播。按蚊叮刺患者吸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传播疟疾,但只要及时治疗病人,使用防蚊设施,与疟疾病人同住的健康人是不会得上疟疾的。

防止疟疾再传播的原则是:通过疟疾监测工作发现病例和疫点,以及时清除传染源,阻断可能的传播为核心,突出重点人群,维持技术能力,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优化合作机制,维持消除疟疾成果。

医院

德州市德城区东风中路号

急诊—

往期精选

●医院坐诊信息一览(年4月25日-年5月1日)

●人文护理提升年,医院——医院召开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

●医院召开强化常态疫情防控及应急能力提升专题会

●医院召开创城、爱国卫生工作提升推进专项部署会

编辑

王晓林

审核

牛漪

终审

赵连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