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种名为「波普艺术」的视觉风格开始频繁地占据着纽约各大画展,庸俗、流行、艳丽、廉价,它们复制着连环画,将商标、快餐包装毫无顾忌地拼贴在一起,巨大而震撼,可以迅速地占据人们的注意力。
这种艺术风暴几乎在一夜间就席卷了全球。而站在这个风暴中心的,就是著名的安迪·沃霍尔,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会赚钱的画贩子。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见过他的画。他最有名的是这幅年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在年时以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拍卖。
年,他的作品曾以3.8亿美元的年度成交额位居当年艺术家拍卖成绩排行榜榜首,超越了毕加索。
安迪.沃霍尔从来不避讳他对金钱的渴望。
他曾说过自己的一个幻想是,当他走在街上,会听见有人在他身后窃窃私语:“看,刚走过去的那个人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出身贫寒,病痛缠身
安迪出生于生活拮据的移民家庭,其父母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东部山村。
移居美国后,父亲游走于各个煤矿工场,寻找工作机会,收入始终不高;母亲则在路边售卖水果,偶尔用废旧易拉罐做一些玩具售予他人。
除了贫困,还有更糟糕的笼罩了他的整个童年时代。
沃霍尔患了一种名为“风湿性舞蹈病”的神经系统疾病,这个病分别在他8岁、9岁、10岁那年暑假发作。
于是连续几个夏季,他都只能待在家里。期间,母亲教其画画,也为他朗读阐释连环画与杂志文字。
如今看来,正是漫画中的简练线条与绚丽色彩,及杂志上的流行资讯,塑造了安迪最初的审美,也塑造了后来引领潮流的波普艺术家。
14岁那年,父亲不幸在煤矿工场意外身亡。
贫困、移民歧视、疾病、死亡,让他变得敏感、自卑、内向。
17岁时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主修绘图设计。正是这些关于艺术的基础学习培养了沃霍尔极大的自信。
年,21岁的沃霍尔毕业后去了纽约寻找机会,想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复制印刷,安迪沃霍尔式的“波普艺术”诞生
到美国后,他做过插画师,设计过贺卡,挤过地下室。努力工作的他,28岁就获得广告人梦寐以求的“艺术总监会赏”大奖。
在艺术家贾斯伯·琼斯的启迪下,他意识到,复制是最低廉的成本,沃霍尔想到了他吃了20年的食物:三明治,番茄味的金宝汤,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比如钱或者可乐。他决定用这个来赚钱。
由此,安迪沃霍尔式的“波普艺术”诞生。
年7月,安迪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展出的32幅《金宝汤罐头》画作,激怒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在多数人看来,那些作品只是对罐头包装的复制,与实物几乎没有差别。即便饱受讥讽,罐头还是卖出了美元。这也证明的他的设想是正确的。
从此,什么是艺术的标准大不相同。
随后,他的商业嗅觉越发敏锐。玛丽莲.梦露突然死亡,他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名人效应,复制了一千张梦露的肖像画,让他名声大噪。“大量复制”当代著名人物的面孔成了他作品的一个系列。
什么火,他就复制什么。
年,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并给它取了个很应景的名字叫“工厂”,里面充斥着流行艺术、金钱、名人、性、派对、迷幻药、地下文化…等极具吸引人眼球的元素。
他的作品也不需要自己绘制了,在“工厂”可以进行流水线式的艺术品生产。他每十分钟就能完成一件艺术品。
不满足现状,涉足多个领域
在他取得成功之后,他尝试拓展创作边界,开始尝试摄影、影片、文字出版、录制节目,甚至为摇滚乐队发布唱片...似乎我们能够想到的创作性领域,都有他的身影。
年他决定彻底放弃绘画!全身心投入到大量其他项目中。同年,他开始经营地下丝绒乐队,并为乐队设计出了经典的封面。
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多媒体表演形式,直到现在,大部分的乐队演出方式都受这个影响。
他还出了2本书,而且书里的金句至今广为流传。他说“我从来不崩溃瓦解,因为我从不曾完好无缺。”
时至今日,关于他的争议仍然存在。但是他的作品像病*式的传播,似乎时代从没有抛弃过他。
他也被评价为“把握了商业精髓的艺术家”。画作屡屡被拍出高价,作品的展览也受人追捧。
他从始至终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专注当下的人生观。
他连自己去世后可以如何搞钱都计划到了,被人刺杀后,一项关于回忆的收集计划在他的生活中被启动。
他把他认为值得收藏的都放进纸箱中,取名时间胶囊。
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
在因医疗事故去世后,拍卖行用了整整九天时间,才拍卖完他的部分遗产,估价高达7亿美金。
做为一名毫无争议的天才这样度过自己传奇的一生是怎样的体验?也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但是他的名字安迪·沃霍尔,和他改变世界的作品将在艺术史上闪耀千年。
百家湖美术馆展出
如果你想现场感受安迪.沃霍尔,来百家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