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全国性活动在金山举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12月9日上午,全国“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全国第三届“五育融合”研究论坛在金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教育界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总参加人数超过10万人。

本次活动以“‘双新’‘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设3个分会场开展。在活动上,各区域教育界人士分享交流了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双新”“双减”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五育融合”经验,探讨了“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推动“五育融合”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师资培养等各方面,为未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据介绍,本次活动,金山有9节课进行展示,9所学校开展了经验交流,还公布了8个模块共个优秀案例名单。

在“五育融合”高中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立德树人是华东师大三附中探索育人方式改革的落脚点,思*课更是关键课程。区别于以往的知识型教学,“五育融合”的思*课堂更显生动,创设情境、带入教学;设计练习、引导思考;划分单元、串联学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华东师大三附中思*教师邱路卫告诉记者,她会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当中,设置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问题。“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把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堂里不仅仅只讲我们原本课程里学习的知识,还会把生活上或是时*上的事情与课堂相结合,各个学科之间也会有连接,既有生命教育也有劳动教育,利于我们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华东师大三附中学生徐浩然说。

在“双新”推动下,华东师大三附中还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智慧化课堂落地,通过教学软件完成课前检测、课堂反馈、课后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以提高课堂效率。“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治老师,我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在理念上和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优化和调整。”邱路卫说。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后作业则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蒙山中学在作业设计中下足功夫,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完成作业。

以初中生命科学为例,李艳光老师的作业通常都以绘图、模型、视频、板报等形式呈现。由学生自由选择作业,从所擅长的方面出发完成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还促进了个性发展,并实现了五育的真正融合。“在上解剖课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害怕动手去做实验,那他就可以选择去绘制动物的内部结构,其实也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掌握了生命科学的知识。现在学生们对作业不再排斥,兴趣特别高,因为有很多是他们可以动手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让他们各方面能力都得以施展。”蒙山中学生命科学教师李艳光说。

与此同时,对作业进行梯度划分,即基础型作业、能力型作业和拓展型作业,每一项作业的赋分均不同。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收获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学校所设立的“作业超市”中兑换相应的奖励及礼品,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也成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让“打分”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有所积累。

事实上,自年提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以来,金山教育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战略,并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建。“‘五育融合’课堂的探索是一个新命题,需要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逻辑与框架重构课堂教学,这是一次‘课堂的革命’。为此,我们构建了三大机制,通过‘四轴联动’‘三维一体’‘多路径引领’,推动‘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验。”金山区教育工作*委书记顾宏伟表示。近年来,我区聚焦育人方式变革,重视课堂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提出了以体现价值导向、回归“融合”之原,拓宽内涵认知、夯实“融合”之基,注重诸育互育、汇聚“融合”之力,创设真实情境、提升“融合”之效,把握整体一致、彰显“融合”之态为标志的“五育融合”课堂实践范式。同时以“五育融合”课堂实践为引擎,激发广大学校、教师的内驱力,推动区域课堂教学走向“常态”,也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之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五育融合”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成长。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构建五育融合发展体系。金山区在推进五育融合上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在科研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金山区继续扎实开展实践,形成五育融合金山经验,为上海乃至全国教育改革贡献金山智慧。

展望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涛表示:“‘双新’‘双减’落地以后,未来金山教育,无论是学校变革、课程教学还是教师发展,都要紧密对接‘双新’‘双减’的要求,尤其是要针对‘双新’‘双减’落地以后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譬如说教研怎么提升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我们老师的教研紧密围绕着‘双新’‘双减’的相关要求。研究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研究我们的学生,把问题化为新的解决方案、解决路径,让教育真正推动学生成长。”

-12-:00

来源:i金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