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学论文浅谈思维导图对农村初中生整体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摘要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随着现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农村初中生阅读量少,阅读碎片化,缺乏阅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师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浅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

正文

世界记忆大师姬广亮老师在他的7天带你学会思维导图第1天的课程讲到:思维导图就有图文并茂和发散结构的视觉特点,不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就是假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学习上的运用非常广泛,日常大脑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杂乱无章的,思维导图可以将我们的学习内容整理归纳成一幅一幅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笔记,在我们需要某个的时候就能快速的找到,是大脑在吸收过程中脉络十分清晰,形象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构建系统化的知识链接,便于多层面把握文本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是将知识形象化、系统化、美观化

(一)发散性思维导图的组成部分。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要做好思维导图,首先要清楚这五个组成部分:

1.中心图,它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占位最多,中心图颜色一般在三种和三种以上,其创建要抓住第一图像,中心图一般要反映出主题。

2.分支:中心图外围的主分支,要粗,将整个思考过程形象化,同属于一个分支下的用同一颜色,分支不要垂直,要用曲线勾画。

3.关键词:提炼书写关键词颜色首选黑色,不要同分支同一颜色,关键词位置写在分支的上面,被分支托住的,大小不大于主题的大小。提取关键词就是大脑的发散思维过程。

4.关键图:在中心图的外围上,绘出的小图像,一张思维导图至少有两个关键图,用来表达分支上的关键词,加深记忆的作用,颜色一般在两种和两种以上。

5.颜色:一张思维导图色彩要丰富,建立丰富的视觉效果,放松大脑。

画对思维导图只需要这五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由一个中心主题向多个角度思考,运用发散结构,如太阳、蜘蛛网,九宫格等形式结构,完成绘图。注意做思维导图常犯的五个错误:不使用中心图、使用长句子、使用垂直分支、不使用关键图、颜色混乱的分支布局。

(二)画思维导图的前期准备

1.工具的准备:白纸(A3\A4大小)、水彩笔(6色或12色)、草稿纸(发散思维)、铅笔(刀子、橡皮)

2心态准备:胆大心细、聚焦目标

(三)五步法快速完成思维导图

第一步,纸张横向摆放,根据中心主题确定中心图

第二步,发散思维引出第一条主分支,并填写关键词

第三步,根据主分支上的关键词,继续发散思维,多层级思考,并使用关键图,关键图可以激发生命力(2-3个)

第四步,根据主分支上的关键词顺时针布局其它主分支,阅读的时候就像画了一个圆

第五步,查缺补漏,完善思维导图

二、如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整书阅读

(一)由简到难,层层推进。整本书阅读是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利器,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其中的“整”既要求对全书的脉络的全面把握,也要求对全书内容的深度思考。但结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现状来看,他们阅读量少,阅读水平低,对借助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更是陌生。若要要求学生运用此方法来高效阅读,可以从单一篇章到单元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首先引导农村初中生将课内单篇文章内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完成阅读任务,将知识系统化掌握。如将单篇课文从主旨、文学常识、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生字词、感悟六个方面分支来完成思维导图,将课文经过思维导图笔记的整理,将知识点系统化浓缩在一张纸上,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与运用,让学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感悟此方法为阅读带来的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的益处。进而指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课外整本书阅读,通过发散思维结构将整本书进行知识版块的分支,精心提炼分支上的关键词,对整本书进行有价值的高效鉴赏。如《社戏》一文的思维导图。

(二)实例展示,精细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整本书阅读极少,手持一本书只会粗略的一扫二而过,不知道阅读中如何去鉴赏作品。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整本书阅读鉴赏方法教会给学生,学生在懂得从哪些方面去鉴赏作品的基础上,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否则,学生将不知如何下笔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下面以整本书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对阅读鉴赏作品做指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理想主义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阅读这本书,可从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典型情节、主旨探究、艺术特色和启示感受的各方面进行鉴赏阅读,故而我们在指导学生做作品的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将一本书化作一页纸,绘制思维导图,利用文字、图画、线条等组合,图文并茂地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把纯粹单一的文字编程彩色的,有利于信息的梳理、储存和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达到高效记忆,用别人一半的时间,达到别人两倍的效率。

(三)课外延伸,自主阅读。教师在精细指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借助思维导图自主完成课外整本书阅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外整体阅读的重大意义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形象性、提炼性、启迪性、发散性等特点,故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提升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对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农村教师也应该在思维导图教学上多下功夫,对学生多进行方法指导,尽早将此方法普遍运用在学习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