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画练习芥子园画传是个啥画国画需要啥
TUhjnbcbe - 2024/9/14 17:38:00

看了十几年的日漫

突然开始想学国画了

决定从今天开始

照着《芥子园画传》练起来~

先来说说

《芥子园画传》是个什么东东

↓↓↓

首先,芥子园是个园子,它的主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人李渔。李渔这个人呢,醉心山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旅游达人。

有一年他生病了,在家不能出门,非常之憋屈,后来发现他的女婿沈心友家中,藏了一位名人的画稿,于是就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出钱编了套书,即以“芥子园”为名。

之后又有人不断增删,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古代孩子们学国画都会照着画。

近代的中国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此书作为学习范本。

好了

了解完课本

接下来说说画国画所用到的工具

也就是传说中的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比较出名的分别是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也就是我们说的毛笔,

最常用的一般有三种:

狼毫:硬毫,弹性强。

羊毫:软毫,弹性弱。

兼毫:介于狼毫和羊毫之间的兼毫,弹性适中。

也就是传说中的宣纸,

一般分为生宣和熟宣。

简单来说,

生宣着墨之后相对来说容易晕染开,

一般更适合画国画和写字;

而熟宣则不宜晕染,

更适合用来画工笔画。

当然,笔跟纸还有更细的分类,但是对小编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其实都没啥差别,所以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然后墨的话小编就是用的网上买的普通的墨,

砚……用不用的吧~

下面附上李渔自己写的序

说明了《芥子园画传》的由来

还可以感受下

古人对书画的热爱

芥子园画传序(一)

作者:李渔

(带译文)

今人爱真山水与画山水无异也。当其屏幛列前,帧册盈几,面彼峥嵘遐旷;峰翠欲流,泉声若答;时而烟云晻霭,时而景物清和,宛然置身於一丘一壑之间。不必蜡屐扶笻而已有登临之乐。

如今的人喜爱真的山水与画的山水没有什么不同。当他们将屏障陈列眼前,一帧帧,一册册画卷摆满几案,面对那高峻辽远、翠色欲流的峰峦,与滴答的泉声相呼应和,时而烟云弥漫,雾霭重重;时而景清物明,气候温和。好似置身于山陵丘谷之间,无需穿着蜡屐拄着手杖就已然有了登临的快乐。

独是观人画犹不若其自能画。人画之妙从外人,自画之妙由心出,其所契於山水之浅深必有间矣。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间尝舟车所至不乏摩诘、长康之流。降心问道,多促頞曰:此道可以意会,难以形传。予甚为不解。

只是欣赏别人的画仍不如自己能画。别人画的妙处,是从外部给予美感。自己画的妙处,则是由内心而生。这样契合于山水的深浅感受就一定有间隙了。我平生热爱山水画,然而只能欣赏别人的画,自己却不能作画。也曾乘坐舟车出游,不乏遇到诸如王维、顾恺之这样的画家,便潜心询问作画之道。他们大多眉头紧皱,忧愁万分地说:“此道只可以在心中领会,很难以形传。”我很不能理解。

今一病经年,不能出游,坐卧斗室,屏绝人事,犹幸湖山在我几席,寝食披对,颇得卧游之乐。因署一联云:“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独狠不能为之写照。以当枚生七发。因语家倩因伯曰:“绘图一事,相传久矣,奈何人物、翎毛、花卉诸品皆有写生佳谱,至山水一途,独泯泯无传,岂画山水之法洵可意会,不可形传耶。抑画家自秘其传,不以公世耶。”

如今病了一年,不能出游,坐卧于斗室之内,屏绝人事往来。所幸的是,湖山就在我的几案和席上,日夜品评。颇得“卧游”的乐趣,于是题写一副对联:“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只是遗憾不能为它们写照,只好把它们当做枚乘《七发》里的景物。于是对女婿因伯说:“绘图一事,流传很久了。人物,翎毛,花卉各类都存有写生佳谱,怎么到了山水这一种就唯独泯灭没有流传下来呢?难道画山水的方法确实是只可会意,不可形传呢?或者是画家自己秘密隐藏他们的画传,不把它公之于众呢?”

因伯遂出一册谓予曰“是先世所遗,相传已久”。予见而奇之,细为玩赏,委曲详尽,无体不备,如出数十人之手,其行间标释书法,多以吾家长衡手笔,及览末幅,得李氏家藏及流芳印记,益信为长衡旧物云。但此係家藏秘本,随意点染,未有伦次,难以启示后学耳。因伯又出一帙笑谓予曰:向居金陵芥子园时已嘱王子安节增辑编次久矣。迄今三易寒暑,始获竣事。”予急把玩,不禁击节,有观止之欢。

因伯于是拿出一本画册,对我说:“这是我的先祖留下来的,相传已经很久了。”我见后感到惊奇,仔细赏玩,详细周密,炉火纯青,好像出自几十人之手。看它行间标注解释的书法,很多像我家场蘅(李流芳)的手笔,到看完最后一幅,看到“李氏家藏”和“流芳”的印记,更加确信这是长蘅的旧物。可这是家藏秘本,随意点染,没有次序,很难对后学者有所启示罢了。因伯又拿出一帙画卷,笑着对我说:“以前住在金陵芥子园的时候,已经嘱托王安杰增订重辑,编排次序很久了,至今已有三年,才得以完成这件事情。”我急忙赏玩,不禁击节而起,有叹为观止之感。

计此图原帙凡四十三页。若为分枝,若为点叶,若为峦头,若为水口。与夫坡石桥道宫室舟车,琐细要法。无不毕具。安节於读书之暇,分类仿摹,补其不逮。广为百三十三页。更为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所长,得全图四十页。为初学宗式。其间用墨先后,渲染浓淡,配合远近诸法,莫不较若列眉。

这图原帙总共四十三页,分为分枝、点叶、峦头、水口、与坡石、桥道、宫室、舟车,琐细而重要的画法,都非常的完备。安杰于读书的闲暇时候,分类仿摹,增补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扩充为一百三十三页,改为上达历代,近揽名流,汇聚各名家所长,收录全图四十页,成为初学者的宗式。其间用墨的先后,渲染的浓淡,配合的远近各法,无不整齐排列,清清楚楚。

依其法以成画,则向之全贮目中者今可出之腕下矣,有是不可磨灭之奇书,而不以公世,岂非天地间一大缺陷事哉?急命付梓。俾世之爱真山水者,皆有画山水之乐。不必居画师之名,而已得虎头之实。所谓咫尺应须论万里者,其为卧游不亦远乎。

依照这种方法画成,以往存于眼目心中的景物,就可以出自自己手中了。有这种不可磨灭的奇书,却不将它公之于众,难道不是天地之间一大缺憾的事情吗?我急忙让他交稿,使世间那些真正爱真山水的人,都享有画山水的乐趣,不必冠冕着画师的名声,就已经可以得到像顾恺之那样画山水的真实本领。所谓“在咫尺近处也可以蕴含万里之遥”的话,成为“卧游”不也可以达到远处吗?

时康熙十有八年,岁次己未,长至后三日,湖上笠翁李渔题於吴山之层园。

当时康熙十八年,岁次乙未,长至后三日,湖上笠翁李渔题于吴山的层园。

钤印:湖上笠翁氏李渔之印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画练习芥子园画传是个啥画国画需要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