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思成的手稿是艺术品?在没有CAD的年代,手稿就像印刷一样精美
「中国建筑的个性,就是我的民族性格,也就是我的艺术和思想的特殊性,而非结构本身的材质方法。」——梁思成
谈起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许多人会想起梁思成。据报道,梁思成的手稿曾经被称为艺术品,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梁思
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父亲梁启超为免受晚晴政权的迫害,带着妻子李蕙仙等人辗转来到日本东京,不久后便来到人世。
梁思成在辛亥革命后跟随父亲回到了中国,并于年上了北平清华。到了年,梁思成顺利毕业。
一年后,梁思成与林徽因一道前往美国费城宾州大学继续建筑系的学习,三年后,梁思成顺利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赴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梁思成选择回国,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并在解放战争时期短暂离开了中国。
一九四六年,梁思成回到中国后,便把他的余生奉献给中国的古建筑。梁思成是一位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透彻的建筑史家。后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多件作品。
艺术
随后梁思成的手稿被曝光,见过的人对此不屑一顾:这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对于设计或从事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对CAD应该非常熟悉。
我们所说的CAD,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化设备帮助设计师进行设计工作。而且在那个没有CAD的年代,梁思成的手稿就像印刷一般,看着让人赏心悦目。
据介绍,梁思成绘图时主要用的是鸭嘴笔,这类笔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因为要通过调整笔面螺丝来控制墨线粗细。
虽然每画一次画,梁思成都要几次调整笔墨,但他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就是因为足够的细心和用心,使他笔下的古建筑手稿如同艺术品一般。
继承与反省
现在再看梁思成的稿子,完全可以理解为何谓“传”了。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梁思成凭借一支笔,把古建筑和古代设计都继承下来。
不管怎样,在中国古代,大家对著名的建筑都不会介意,他们凭借一支笔和一沓纸,画出了古寺高塔,画出了园林高院……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不能复制一部分古代艺术作品。
比如说,前些年出土的“素纱衣”。虽然考古学家们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现代复刻的素纱礼服还是比原来的要重一些。
实际上,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文化和艺术都流失了,甚至有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抢走了。
每次此时,许多人也会反省,那些国家十分嚣张地“抢夺”了中国传统文化,何尝不是因为今人不关心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