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大徐汇校区
有一座建筑
古朴格致,历经沧桑
陪伴和见证了无数交大师生
伏案钻研,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如今,它走过90载岁月
依旧风华正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工程馆
听听这段厚重又温暖的故事
工程馆
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傲然矗立90载,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的摇篮”;
今年正好迎来90周年纪念!
Tips:
年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交通大学16处老建筑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包含:老图书馆、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馆、科学馆、北四楼、执信西斋、文治堂、总办公厅、体育馆、新建楼、盛宅、华山路校门、史穆烈士墓、五卅纪念柱,共计16处文物本体。
殷殷期盼的名家手笔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交通大学已建成国内知名的工程学府,为社会贡献了不少工程巨子,声噪中外。彼时掌校的淩鸿勋校长计划创设工业研究所,从事各项工程研究,以开辟工业教育的新途径,服务国家和社会。
淩鸿勋校长(—年在任)
年,交通大学(时名南洋大学)30周年校庆时,张元济、王清穆、陆梦熊、王宠惠、唐文治、蔡元培、叶恭绰、黄炎培、福开森等人联合倡议募捐建设工程馆。在众多新老校友的热心劝募下,筹得了部分款项,但离建馆所需的费用尚有缺口。
年,铁道部部长孙科、铁道部常务次长黎照寰分别兼任交通大学校长、副校长,有感于培养工程人才对于建设国家的重要,决心设法早日建成工程馆,于是费尽周折,从铁道部筹得一笔款项。
孙科校长(—年在任)
黎照寰校长(—年在任)
年12月20日,学校举行工程馆破土动工典礼,黎校长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绳善、电机工程学院院长张廷金执锄,并聘请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同时进行工程的招投标。
Tips:
拉斯洛邬达克(LaszloHudec,-),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出生于建筑世家,21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
国际饭店——曾经的“远东第一高楼”,是邬达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武康大楼——时代中前行的“巨轮”,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如今已成为上海的网红建筑。
还有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绿房子等,都出自邬达克之手,每一幢都是独特的,就像不同的音符在时空里流淌。邬达克也因此成为当时沪上建筑设计的大师。聘请邬达克为设计师,可见学校对兴建专用工程教学实验室的重视和期待。
年2月,馥记营造厂以两中标承建。
年2月14日上午,学校举行工程馆奠基仪式,由黎照寰校长主持,已辞去校长一职的孙科以铁道部部长的身份致辞。
年5月2日,为永存纪念,学校特意用紫檀木制成一箱子,盛满纪念物埋藏地基下面。箱内计藏有:工程馆奠基典礼、破土典礼照片各1张,邬达克所绘工程馆立体图1张,《校景册》,奠基日的《民国日报》《申报》等。
工程馆工程图纸
《将来的古董-工程馆埋藏纪念物品》(《南洋友声》第14期)
年底,工程馆终告落成,馆名由孙科题写,与学校原有机械试验室及金工厂合成一“口”字形,占地面积平方米。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建筑,体积大,中有内庭院。
年8月,《南洋友声》(第14期)封面刊载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馆
年代校园全景,左侧居中为工程馆
工程馆造型平实,细部简约,外墙饰以钢钎状的装饰肋,采取竖线条划分,富有动感,有视觉延伸的效果,渐进形的方框门廊与拱形门窗相互衬映,在厚重中又不失轻盈,敦实中又见英挺。手笔多有独到之处,使工程馆的外观与其名称十分相称。从建筑艺术价值看,它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有显著地位,是艺术装饰风格的早期代表。
年3月30日,工程馆落成典礼暨工业展览开幕仪式
工程馆俯瞰照
01
渐进型的方框门廊
02
竖向线条,带有简化的哥特式特征
03
墙面转角处勒脚细部
03
工业感十足的装饰艺术
工程馆是多功能建筑,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各种试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工程馆建成后,应黎照寰校长之邀,唐文治老校长为工程馆撰写《国立交通大学工程馆记》。
唐文治校长(-年在任)
跟执信西斋、容闳堂一样,工程馆还曾以人名来冠名。年本校52周年校庆时,为永久纪念老校长叶恭绰,经淩鸿勋、赵祖康校友提议,以工程馆来纪念叶恭绰的功绩,举行工程馆改名恭绰馆命名典礼。
工程馆命名“恭绰馆”典礼(主席台淩鸿勋,
后排右一茅以升,右二吴保丰,左一唐庆诒)
群星璀璨的学术殿堂
建成后的工程馆,集中包含了工程教学的各种需求,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工程教学楼,成为专家教授、学术团体举办学术报告、讲座的重要场所。
交大学生在工程馆内实习
瑞典亲王卡尔氏访问中国时,从北京到上海,慕交大之名,曾特地致函黎校长约期来校参观工程馆等处。
年4月,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在工程馆召开首届年会。
工程馆内浓厚的科技氛围,吸引了当时国际著名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