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M更新
推送日期:09/03/20
OMIM号:
疾病:线粒体复合物I缺乏35型
基因:NDUFB10
临床表型
成长性
宫内生长迟缓
心血管
心脏: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组织脂质堆积、线粒体异常增殖、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降低
血管:肺动脉高压
呼吸系统
呼吸功能不全
肺:肺发育不良
腹部
肝脏:小泡性脂肪变性、线粒体增殖异常、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降低
皮肤、指甲和头发
皮肤:颈部皮肤过多
肌肉、软组织
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降低
代谢功能
代谢性酸中*、乳酸酸中*
产前症状
羊水:非免疫性积水
实验室异常
尿液有机酸升高
其他
宫内发病、婴儿早期死亡
线粒体复合体I缺陷核型35(MC1DN35)是由16p13染色体上NDUFB10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目前已报告一例此病患者。
Part01
临床案例
Friederich等()报告了一名患有致命的多系统疾病的女婴,其父母为非血缘关系的欧洲后裔。妊娠合并宫内生长迟缓、非免疫性水肿、肺发育不全和胎儿心肌病。出生时患者表现为颈部皮肤过多和呼吸功能不全,伴有肺动脉高压和气胸,需要插管辅助呼吸。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进行性乳酸酸中*伴血清丙氨酸升高及有机酸尿症,心脏功能恶化,出生后27小时死亡。尸检显示心肌和肝脏组织脂质聚集,线粒体增殖异常,嵴异常。在骨骼肌、心脏和肝脏中发现复合物I活动减少,但在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复合物I活动正常。存在产前积液她的兄弟在出生第一天死于心脏缺陷,提示此病为家族遗传性疾病。
Part02
分子遗传学
Friederich等()使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在一名患有致命MC1DN35的女婴中鉴定出了NDUFB10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和.),其父母为携带者,无临床表现。Westernblot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织中NDUFB10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体外研究表明,突变蛋白异常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线粒体,这可能是由于与CHCHD4()相互作用受损所致,CHCHD4通常协助氧化蛋白折叠并导入线粒体。其他分析结果提示了复合体I的后期装配缺陷,表明适当的复合体I装配需要NDUFB10。
参考文献
[1]FriederichMarisaW,ErdoganAlicanJ,CoughlinCurtisRetal.MutationsintheaccessorysubunitNDUFB10resultiniso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