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年版
TUhjnbcbe - 2021/12/14 21:06:00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45.html

《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发布,《中华糖尿病杂志》和《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发表,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早期防治DKD,改善DKD患者的预后。

《指南》突出早期筛查,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强调“诊断?分期?评估?防治”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并制定诊疗流程图,突出临床实用性。

概述

DKD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流行病学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DM)患病率为11.2%。随着DM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由DM引起的ESRD的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全球ESRD患者中合并DM的比例已从年的19.0%增至年的29.7%,其中新发ESRD中由DM引起的比例由年的22.1%升至年的31.3%。国外报道,有20%~40%的DM患者合并DKD。

DKD的筛查#筛查指标

1.尿白蛋白: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反映尿白蛋白排泄情况。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为正常(A1期);≥30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通常将3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A2期),≥mg/g为大量白蛋白尿(A3期)。

2.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推荐≥18岁成人采用酶法检测血肌酐,CKD?EPI公式计算eGFR。eGFR60ml·min?1·(1.73m2)?1时,可称为eGFR下降。近年来建议在CKD患者中使用基于血肌酐及胱抑素C的CKD?EPI肌酐?胱抑素C公式(CKD?EPIscr_cys?c),在中国DM人群中也观察到其具有更好的准确性。3.其他指标:肾小管损害标志物与DKD预后密切相关。结合实际条件,可测定肾小管损害标志物,如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ɑ1?微球蛋白等,注意排除影响因素,依据2~3次结果判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肾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同时排除尿路梗阻、肾动脉狭窄等其他疾病。

DKD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一.DKD的诊断

在明确DM作为肾损害的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CKD的情况下,至少具备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DKD。

1.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在3~6个月内的3次检测中至少2次UACR≥30mg/g或UAER≥30mg/24h(≥20μg/min)。

2.eGFR60ml·min?1·(1.73m2)?1持续3个月以上。

3.肾活检符合DKD的病理改变。

二.DKD的临床分期

在确诊DKD后,应根据GFR及尿白蛋白水平进一步判断CKD分期,同时评估DKD进展风险及明确复查频率。

三.CKD并发症评估

在当eGFR60ml·min?1·(1.73m2)?1时更容易出现CKD并发症,包括血压升高、容量负荷过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贫血及代谢性骨病等,并且随肾病进展而逐渐加重。DKD患者在每次临床诊疗中均应进行血压和容量负荷评估。

四.DKD的预后评估

1.心血管风险评估:DKD显著增加DM患者的心血管病(CVD)及其相关死亡风险,并且CVD是DKD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2.ESRD风险评估:DKD是ESRD的主要原因,美国有30%~50%的ESRD由DM引起。

3.死亡风险评估:DK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随肾病进展而明显升高。

DKD筛查、诊断、评估流程图见图1。

DKD的防治

DKD的防治应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体化综合管理。对于尚未发生DKD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危险因素的管理。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等。

一.一般治疗

1.推荐对于尚未进行透析治疗的DKD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8g·kg?1·d?1;透析患者可适当增加至1.0~1.2g·kg?1·d?1。

2.DKD患者每日的钠摄入量应低于2.3g(约相当于6.0g氯化钠的钠含量)。二.血糖控制

推荐HbA1c联合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作为DKD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评估方式,并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

降糖药物的选择

1.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T2DM患者应根据eGFR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2.确诊DKD的T2DM患者,无论血糖是否达标,若eGFR≥45ml·min?1·(1.73m2)?1,均推荐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以延缓DKD进展。

3.对于无法使用SGLT2i或使用后血糖仍不达标的T2DM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延缓DKD进展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三.血压控制

1.DKD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应个体化;推荐DKD(特别是伴有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80mmHg。

2.DKD伴高血压患者推荐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

3.不伴有高血压的DM患者,不推荐ACEI或ARB类药物作为DKD的一级预防。

四.调脂治疗

1.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DKD患者血脂控制的主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

2.推荐DKD患者的LDL?C目标值2.6mmol/L,其中ASCVD极高危患者的LDL?C应1.8mmol/L。五.中医中药

DKD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在我国常用中药复方治疗DKD,以分期及辨证分型诊治为主。目前有一些研究表明中药能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避免肾损伤的药物

目前临床常见的肾*性药物包括某些抗生素(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两性霉素B、抗结核类、磺胺类药物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对比剂、某些中草药(马兜铃酸、木通等)。对于DKD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如因疾病需要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疗程,避免滥用及联用上述药物,同时加强肾功能监测。

监测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一.监测

对于已确诊DKD的患者,应根据eGFR及尿白蛋白水平确定对血肌酐、eGFR、UACR、血电解质等的监测频率,以评估疾病进展、指导治疗方案调整等。对于eGFR60ml·min?1·(1.73m2)?1的患者还应监测CKD并发症情况。此外,DKD患者还应定期对DM大血管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进行监测。

二.多学科协作诊疗

对于DKD的诊疗常常需要内分泌代谢科与肾内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营养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协作,并开展系统的DKD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教育。当出现难以控制的CKD并发症(如难治性高血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等)、临床考虑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病(NDKD),或已进入CKDG4期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花费和延缓透析时间。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13(8):-.

山西德元堂药业以德济世以元养生德盛药精福泽大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