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家中去世,享年岁。
《纽约时报》在讣告里说:
“他优雅又坚定的气质,让他同时深受开发商、企业和艺术馆的青睐。他所有的作品,无论是商业大楼还是艺术馆,都实现了创新与保守的微妙平衡。”
他投身建筑事业70年,美国成为他的事业起点,项目遍布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在《筑梦天下》说:
“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现在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他被视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受人景仰的”贝老“。
建筑作品遍布四大洲最爱卢浮宫金字塔
贝聿铭为世界创造了很多兼具力量和美感、融合古典与现代的作品,其中最具争议就是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也是他最爱的设计,截至今年它已经建成30周年了。
年,法国新任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为了保护古迹以及*绩考虑,打算重修以及扩建破旧的卢浮宫,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征求设计稿,希望设计师竞标,当时法国的文化部长希望贝聿铭参加竞标,贝聿铭当时已经60多岁了,当即表示:”年纪大了,不想竞争,要么给我做,要么我放弃。“
最后密特朗拍板,直接点名贝聿铭来操刀整个项目。根据卢浮宫工作人员表示,贝聿铭在接下项目以后会经常一个人在卢浮宫用脚步丈量土地。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当贝聿铭的第一个方案在媒体公布的时候,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统计显示有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
“贝聿铭会毁了巴黎!”
批评这种不乏米兰昆德拉等名流。女儿贝莲回忆,当时甚至有法国巴黎市民往贝聿铭脚上吐口水。
其实金字塔的三角形来源于巴黎城市中的几何规划逻辑,更重要的是它充当了自然采光器的身份,把自然光引入地下。
据悉,这座玻璃金字塔采用的块无色素白玻璃是从江苏运过去建造的。
年玻璃金字塔竣工,年卢浮宫改建计划也基本完成。
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也带动了卢浮宫的复兴。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技的独特尝试。同一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建筑界的最高奖项)。贝聿铭成功将巴黎人民的指责转化为嘉奖。
富15代最后一位现代建筑大师
年,祖籍为江苏苏州的贝聿铭出生在广州。父亲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创始人,苏州贝氏家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富了15代的名门望族,是典型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
图片来源企查查童年在苏州园林狮子林度过的经历影响了他的设计理念,年在上海的求学,上海的繁华与东西结合的建筑也刺激着贝聿铭,他暗下决心学习建筑。
年,年远赴重洋,就读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后,贝聿铭觉得自己绘图技术不够出众,又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毕业后,他继续在哈佛设计学院深造,并拿下了硕士学位。
完成学业后,贝聿铭开始从事房地产设计,与纽约著名开发商齐肯多夫一起,他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两人合作数十年之久。
之后贝聿铭还设计过美国诸多建筑,比如肯尼迪图书馆,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立方体,利用他擅长的几何形结构。
年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成了后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年,设计香港中银大厦,因为香港弹丸之地寸土寸金,建筑只能向天空伸展,贝聿铭结合记忆中庭院里的竹子,用这个理念既稳固了建筑主体的结构,也赋予了建筑美好的寓意及美观的外型。
年,年过八旬的贝老回到祖籍苏州,受苏州市*府设计苏州博物馆。作为贝老的封山之作,有一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生命原点的感觉。他将毕生的经验和心血倾注在苏州博物馆。
在一封当年寄给吴良镛院士的信中,贝聿铭写道:“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古城之中,将是展现苏州人文历史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使建筑与周边之古城风貌协调?如何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与年的文明结合?这些都是我考虑得最多的问题,这不仅事关苏州,且对中国建筑发展有现实意义。”
年,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精彩亮相。它保持了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特色,又有着鲜明的几何造型和现代主义风格。他还特别为建筑的屋顶找到一种特殊材料:一种名叫中国黑的花岗石,这种石头淋雨时是黑色,日晒后是灰色,它能使屋顶结构变紧实,整体建筑结构也能更加坚固。
写在最后
贝聿铭曾说:“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这位华裔老人不忘初心,他是真正的大师风骨,是令人尊敬的艺术家。
贝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