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5岁小孩识字超5000你的学前教育正在扼
TUhjnbcbe - 2023/4/3 19:43:00

小侄女一直以来聪明伶俐,不但讲话比一般的孩子早,就连认字也别的的孩子快。

自她两岁起,表姐就有意教小侄女认字,学到现在,刚上幼儿园的小侄女已经认识了近个字,谁见了都得夸一句——真聪明的小孩。

表姐说了,赢在起跑线的孩子具有先发优势,我得让我女儿牢牢把握。

可是表姐不知道的是,有时候一味地提前教授识字不但不能让孩子掌握先发优势,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1.不利于孩子的美商教育

台湾作家汪培珽曾讲述过一个故事。

某一年暑假,她曾经带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和念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去纽约访友,故地重游时本想再看看大都会博物馆,却因为顾及两个小朋友无法接受“枯燥”的艺术,就准备顺势将已经计划好的行程顺势打消。

但孩子们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

两个小朋友不但没有拒绝反而欢欣雀跃地要求要一同前往,到了博物馆之后更是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当时的博物馆正举办美术大师马蒂斯的特展,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大师画作,艺术馆为大家提供了可供租借的自动导览耳机。租借的人只要把展览作品的编号输入,耳机就会自动开始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等内容,每则都至少10多分钟。

老实说,这样的的长度和机械的背景介绍,不说懵懂的孩子听不下去,外行的大人也听不下去。

但2个孩子不但主动要求汪培珽租借耳机,自己更是时不时选择喜欢的画输入编号听起来。从头到尾的1个半小时里两个孩子全然忘我,一边听着耳机一边看着画,除去偶尔转过头和妈妈分享心得,全程都表情专注而肃穆,而她的两个孩子也因此成为当次博物馆中最瞩目的小游客。

孩子尚小,显然对于艺术的理解还达不到很深的层次。所谓的共鸣,总是需要奠定在丰富的阅历和学识沉淀上。

但这样的欣赏能力和耐力已经足以让人惊叹,未来两个小朋友对艺术的鉴赏、对文化的传承从这一刻已足以窥探。

而这一切正得益于汪培珽早期给孩子的美商教育。

技巧可以速成,可是美的感觉却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时间沉淀。

作为一种抽象概念,我们很难具象地向孩子描绘“美”,可是绘本却可以。

那些获得无数奖项、历经不衰的绘本无一不是经历时间冲刷而愈发璀璨的精华,它们无论从故事本身,或是绘图设计都足以达到对孩子审美的启蒙。

孩子的一生中,有许多文字阅读的机会,但专注感受故事,欣赏绘图的时光也就只学龄前的这么一段。

如果过早教孩子识字,许多孩子往往沉迷于识字所带来的的兴奋感而忽略了绘图的美与故事本身带来的欢乐和意境,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无疑是早教中的一种遗憾。

这点,在我妈妈的说法中也得到印证,她曾经当过多年幼儿园园长。

她说:”观察幼儿园里那些认字、读字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专注于阅读文字而忽略了绘图的欣赏。”而这个说法正和小侄女幼儿园老师的反馈不谋而合。

2.造成习惯重塑造成的冲突

有网友说,他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在孩子还上幼儿园时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早教班。从拼音识字到算数,各门各类都涉及。

可是,孩子还没上二年级,所有教学和认知上的矛盾就爆发了,不但让家长心力交瘁孩子自己也茫然无措。在这样的冲突后,孩子出现了认知偏差变得“同手同脚”突然不知道怎么学习了。

她以写字为例,说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提前学写字,但老师是让孩子们自己写的,就导致很多小朋友的字虽然看着好看,但没有笔顺概念,每个字都是插起来的。

还有数学也一样,孩子的早教班虽然提前教授了内容,但并不是从正规教育的分和合开始,所以孩子的数学虽然看起来都会,但上了小学后也都重新洗牌。

这个过程对孩子而言很痛苦,对家长来说也是金钱与精力的双重消耗。

同样的道理,识字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习得的过程,过早的识字也意味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步,而这样的错位教学,一旦处理不好,不但会造成家长和老师间的矛盾,就是孩子和孩子间也很容易产生摩擦,而这无疑都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情绪产生影响。

以小侄女为例,小侄女因为识字多,总喜欢提前“剧透”,不但破坏了老师讲绘本的进度,扰乱了课堂纪律,还搞得其他想看图的小朋友不开心,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争执。

这样的反应,这不正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冲突?

现在,我小侄女都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大爱上幼儿园了,但表姐却至今未能找到解决这个多边冲突的办法。

3.保持新鲜感,让孩子不厌学

朋友玉玲是名校老师,10年小学教龄的她告诉我:“我们总说熟能生巧,但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熟能生厌。”

她说“那些提前上过早教的孩子和没有上早教的孩子相比,基本也就在一年级上半学期还能保持先发优势,之后的发展几乎都是前者远远不如后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学校课堂内容的重复性。

学校教育中,为了对大多数学生负责,所有老师都会从0开始,无论你是否上过早教,你学习的内容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

而这些内容无疑都是上过早教班的孩子提前“预习”过的,那他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继续学呢?故事书不是更好看?玩具不是更好玩?

这样一来,不但孩子有了自己很聪明的错觉,认为学习是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开始变得骄傲轻视学习;家长也会为孩子的领先而沾沾自喜,逢人就夸。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都只是知识的提前学习,并不是习惯的塑造也不是规律的掌握。而知识的学习本身并不具备持续的动能。

这样的阶段性领先,充其量只是引擎启动时带出的一点滑行距离,只要一点火,没有持续前进的它瞬间就能被其他持续加油的车子所超越。

同样的道理,表姐希望小侄女保持先发优势,不断教学新字。

可是这也不过是知识本身,小侄女就算没有提前识字还不是一样看得了绘本,听得了故事?甚至于因为没有提前识字还更能感受故事的美,未来识字的时候还能更认真。

那这样对于小侄女而言,提前识字又有多大意义呢?

识字是孩子始终会学习的内容,只要家长不焦虑,学校的老师总会教。可是老师们教得了识字却教不了孩子感受美的能力、教不了自主阅读的热情更教不了对学习乃至对生活的爱。

而这些和识字相比,显然更值得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5岁小孩识字超5000你的学前教育正在扼